RJC认证咨询-RJC《责任珠宝业委员会标准指导》中一般性要求标准指导(COP 36)生物多样性
标准指导
(COP 36)生物多样性
A.定义与适用范围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从人类到微生物的所有生物和他们生活的栖息地,还包括各物种体内的基因物质。
世界遗产保护地是指 1972 年《世界遗产公约》确定的场地。
保护区是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KBAs)是由国家设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地区,根据系统保护规划中普遍采用的脆弱性和不可替代性框架,使用全球一致的准则和阈值选定。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包括重要栖息地。
缓解机制是指各类生物多样性减缓措施的层次,按照优先级先后顺序排列如下:
- 避免影响,通过设计或修改建议矿山或现有运营,以防止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影响;
- 减少影响,通过用其他决定或活动代替现有决定或活动,替代的决定或活动旨在降低或限制建议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 修复或恢复受影响的环境;
- 补偿生物多样性影响,通过实施措施,补偿受影响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补偿措施可包括各种直接补偿措施,比如提供相称的保护价值和科研经费或教育奖学金等补偿措施的行动或资源。
突出的普世价值是指文化和/或自然意义非常独特,超越了国界,对全人类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具有普遍重要性。
重要栖息地是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区域,包括(1)对极危以及/或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栖息地;(2)对地方特有的以及/或有限范围内活动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栖息地;(3)对全球重要的集中迁徙物种以及/或集中聚居物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栖息地;(4)具有区域特有的以及/或者受到极大威胁的生态系统的栖息地;以及(5)与重要进化过程相关的区域。
来源:
- 《生物多样性公约》 www.cbd.int/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采矿与生物多样性良好实践指南》(2006) www.icmm.com/page/1182/good-practice-guidance-for-mining-and-biodiversity
- 《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 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012) www1.ifc.org/wps/wcm/connect/bff0a28049a790d6b835faa8c6a8312a/PS6_English_2012.pdf?MOD =AJPERES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www.iucn.org/about/union/secretariat/offices/iucnmed/iucn_med_programme/species/key_biodiver sity_areas/
- 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2) 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
《实践准则》中的“生物多样性” 章节适用于所有拥有采矿设施的会员。第 36.1 和第 36.2 项规定不具追溯力,不适用于在世界遗产或保护区地位确定之前已经运营的采矿设施。
B.议题背景
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矿可能会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在环境或社会敏感地区采矿时,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人们日益建议在偏远地区进行采矿,那里先前没有勘探或开发过矿物,一些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开放新的规划区域,用于矿产资源开发,为采矿行业提供一个机会,展示实践已有改善,包括做出“不宜继续”的决定。
然而,不是所有采矿都在偏远或高度敏感地区进行。一些待开发地区的项目或扩建项目在生物多样性有限的地区中开发,包括相对人口稠密的地区、工业环境或已经密集耕种几十年的区域。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关注充分了解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寻找与合适合作伙伴共同改善生物多样性的机会。尽管采矿运营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公司还是可以开展大量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预防在适合采矿的地区产生此类影响。积极评估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不仅对新的运营重要,而且对那些已经存在多年的运营也很重要。
不同的运营中,创造积极生物多样性成果、降低负面影响的机会大相径庭。减缓涉及识别和实施措施,以保障生物多样性,让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免受潜在的不利影响。理论上讲,其目标是防止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能防止,则将不利影响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遵循缓解机制.
保护区
保护区是几乎所有国家和国际保护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得到政府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框架的支持。各类指定保护区的综合名单和代表性名单旨在确保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得到保护,免受损害和损失,尤其是那些丰富度、稀有性和敏感性方面非常重要、相对不受人类影响的保护区。2008年,世界约十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
责任珠宝业委员会生物多样性标准要求会员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地内勘探或采矿,不对世界遗产保护地的邻近地区产生负面影响。责任珠宝业委员会还要求会员尊重其他国际、国家、地区或地方层面的法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必须明确了解保护区的地位及其对采矿运营的意义。
采矿是很少控制或无法控制运营场地的少数产业之一,因为只能在矿床经济可行的地方进行开采。有些情况下,勘探和采矿开发可能无法与指定保护区的目标兼容,即使考虑了减少不利影响的所有技术和经济可行的措施之后,依然无法兼容。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矿山的开发能够有助于或加强有价值生态系统的保护。
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
对于现有的保护区和物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至少已得到部分识别。但是,有些地区尽管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但却未纳入指定保护区。
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KBAs)旨在代表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最重要的地区。作为维护有效生态网络的组成部分,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是在全景层面进行保护规划的起点。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将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确定具有国际重要性的保护地国家网络。
许多现有的保护区直接等同于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有些保护区(或保护区的一部分)未达到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标准,但是它们由于具有地方、自然或文化重要性,可能还是很重要的。在其他情况下,保护区的边界不是根据具有(或随后被发现具有)全球或国家重要性的物种的保护需求确定,在这些情况下,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将包括保护区外的地区,或者完全位于目前的保护区之外。
根据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IBAT,见下文),一个场地要符合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准则,必须包含:
- 一种或多种全球受威胁物种;
- 一个或多个特有物种,全球范围内限于该场地或周围区域;
- 物种的显著集聚地(例如:重要迁徙停歇地、筑巢区、繁殖场或繁殖区);和/或
- 独特栖息地类型和物种组合的全球重要实例。
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通过许多利益相关方的努力,包括国际鸟盟伙伴关系、植物生命国际和零灭绝联盟,已识别并保障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根据针对《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6》的指导,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包括拉姆塞尔湿地、重要鸟类保护区(IBA)、重要植物保护区(IPA)和零灭绝联盟(AZE)保护区等。
确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需要衡量一系列准则,才能确定场地是否具有地方、地区、国家或国际重要性。
尽管不存在通用标准,一些常用的准则如下:
- 物种/栖息地丰富度;
- 物种的地方特殊性;
- 基石物种;
- 稀有性;
- 栖息地规模;
- 群体规模;
- 脆弱性;
-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 物种在本地和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
使用这些准则是一个关于专业判断问题,需要一名训练有素的生态学家的参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深海等新领域,可用于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相对不多,评价可能会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展广泛的现场调查工作,从而更好地理解运营场地的相对价值。
生物多样性补偿用于补偿根据缓解机制采取所有可行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后残余的影响。补偿在采矿行业日益使用,在一些国家(例如:在美国、巴西、欧洲、瑞士和加拿大),补偿被纳入法律框架。一些矿业公司参与自愿补偿,这表明企业会超越遵守法律。如果存在完善的法律框架,它将构成设计合理管理的生物多样性补偿措施的起点。无论如何,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观点是关键,能确保补偿措施可靠,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保护效益。
受威胁物种
受威胁物种是指在不久的将来容易灭绝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等)。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优先保护,因为在这些物种灭绝之前,采取保护措施的时间非常有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受威胁物种方面的最高权威,将受威胁物种分为易危、濒危和极危几类。世界上只有少量动植物种已得到评估。已经接受综合评估的物种群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淡水蟹类、温水造礁珊瑚、针叶树和铁树。新矿业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已经开始在识别和评估新物种或受威胁物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底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是相对比较新的活动领域,有可能在近海海底环境中开发矿物采掘工艺。尽管商业可行性尚未证实,但已组建数家勘探公司,调查潜在的矿藏,包括黄金。由于这些深海生态系统可能拥有丰富的、先前未知的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管体系,以管理开发审批和对运营的监督。《实践准则》提出针对深海勘探和采矿活动的一些额外要求,旨在弥补生物多样性管理中潜在的差距。
C.关键公约、倡议和法规
国家法律
几乎所有管辖范围都拥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许多缔约国已经引入了具体的国家法律,保护各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会员必须熟悉适用法律,了解所有运营所在地针对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框架。
国际公约
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高峰会上,157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至今已有193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鼓励并让所有国家能够: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以及
- 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商用和其他形式利用生物多样性而产生的惠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针对多国政府的文件,通过国家法律生效。
世界遗产保护地是根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实施的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确立。世界遗产地位涉及被认为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的文化和/或自然遗产。2013年,157个国家的960余处世界遗产保护地列入名录。世界遗产保护地可以是森林、山脉、湖泊、沙漠、纪念碑、建筑物、综合体或城市。每处世界遗产保护地都是所在地国家的财产,但其保护却被认为是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在有些情况下,世界遗产地位确定之前,矿山已经开始运营,不追究此类运营的法律责任。《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又称《拉姆塞尔公约》,是一项政府间条约,为湿地及其资源的保护和明智利用的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提供框架。1975年12月,《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开始生效。将一处湿地加入《拉姆塞尔名录》,表示国际上对该湿地的认可,也表达了政府的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维护湿地的生态特征。
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旨在规范海洋资源的各个方面和海洋的利用。《公约》规定了综合的世界海洋法律和秩序体系,确定了涉及海洋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各种规则。《公约》体现了一种观念:所有海洋空间的问题都互相紧密联系,需要通盘解决。
国际倡议
《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 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012)为可能影
响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提供具体标准和相关指导。该标准的目标包括:
- 保护生态多样性;
- 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的收益;
- 兼顾保护与发展,促进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
根据潜在受影响栖息地的性质(改造、天然或重要),标准规定了各项要求和法定保护区及国际认可保护区的存在。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 发表《采矿与保护区立场声明》。该《立场声明》描述了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会员的五项承诺,其中前两项承诺与责任珠宝业委员会生物多样性标准一致,包括承诺不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内进行采矿或勘探。余下的承诺有关与关键利益相关方一起持续开展针对采矿和保护区的工作。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展持续对话,旨在强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区分类系统,解决应用问题。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还发布了《采矿与生物多样性良好实践指南》。《指南》包括为改善从勘探到关闭采矿整个生命周期中生物多样性管理所需的步骤。指南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模块,让采矿公司能够:
- 理解其活动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 评估其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 减缓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
- 探索贡献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能性。
分类
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保护区分类系统,将其作为保护区规划、设立和管理的全球重要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分类如下:
- Ia类:严格自然保护区
- Ib类:荒野区
- II类:国家公园
- III类:自然纪念物
- IV类:生境/物种管理区
- V类:陆地/海洋保护景观
- VI类: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类别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评估动植物的分类、保护状态和分布信息。该系统旨在确定灭绝的相对风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主要目的是登记、强调那些面临全球灭绝高风险的动植物(即:那些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动植物)。
一些由保护组织维护的数据库提供具有国际或国家重要性的保护区、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和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详细信息。这些数据库包括: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世界保护区数据库
- 零灭绝联盟保护区
- 重要鸟类保护区——国际鸟盟
- 重要植物保护区——植物生命国际
-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
- 保护国际基金会
- 欧盟Natura 2000自然保护区
- 高保护价值区
很多国家的国家和州法律也保存地方、地区或国家受威胁物种和栖息地名单。
工具和其他倡议
正在开发一系列倡议和工具,协助公司理解、管理生物多样性议题。
商业和生物多样性补偿计划(BBOP)是公司、政府和保护专家之间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用于探索生物多样性补偿。其目标包括:
- 展示一系列生物多样性补偿试点项目中取得的保护和生计成果;
- 制定、测试和传播生物多样性补偿最佳实践;以及
- 促进生物多样性补偿政策制定和公司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和商业目标。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IBAT)旨在推进获取准确的最新生物多样性信息,支持重要商业决策,利用全球认可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央数据库,其中包括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和法定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是国际鸟盟、保护国际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伙伴关系的成果。
跨行业生物多样性倡议(CSBI)涉及采矿、石油、天然气和银行,于 2013 年 2 月启动,旨在探索、开发实用工具,分享良好实践,从而有效地应用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版《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 6 》中提及的缓解机制。
D.建议实施方式
建议实施方式为实施《实践准则》的强制性要求提供一般性指导。所提供的指导并非标准,应视为获取 信息和支持的起点。
支持 COP 36 生物多样性实施的制度应包括:
- 管理责任:识别合适的合格人员,负责确保生物多样性管理融入采矿设施的影响评价、规划和工作实践。
- 书面政策、计划和程序:确保企业/场地可持续性(或同等)政策与文件阐述生物多样性管理。考虑在场地层面实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提供有关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详细信息。
- 记录保存与报告:需要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评估管理计划、修复试验、研究项目的成功,以及受非矿山因素影响场地周围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般变化。
- 培训与沟通:提供培训,以确保员工和承包商的员工拥有足够的能力,足够地了解生物多样性政策、计划和程序。
COP 36 生物多样性应与《实践准则》中有关报告、废物与排放、影响评价、尾矿与矸石和矿山修复与 关闭的规定一起实施。
- COP 36.1:世界遗产保护地:采矿行业的会员不应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内勘探或采矿,应确 保自身活动不对邻近的世界遗产保护地直接产生负面影响。
- 需要考虑的要点:
o 确认现有或规划的 活动是否邻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罗列世界遗产保护地。“邻近”意味着采矿运营通过边界、矿山运输道路或上游水道在地理上被连接起来。
o 确保开展 COP 32 中规定的影响评价,制定控制措施,确保活动不会直接对世界遗产保护地产生负面影响。
o 确保会员的政策文件禁止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内勘探或开发。
- COP 36.2:保护区:采矿行业的会员应通过确保以下内容,尊重法定保护区:
- a) 会员拥有识别附近法定保护区的程序;
- b) 会员遵守这些保护区相关的规章、公约或约定;
- c) 继续勘探、开发、运营与关闭活动的决定考虑法定保护区的存在以及对法定保护区的影响。
需要考虑的要点:
o 尽早开展绘图分析练习,以确定保护区是否存在。应由称职的人员开展该练习。
o 考虑场地或周围地区目前是否不受保护,但被政府或其他利益相关方识别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级。
o 保存适用于相关法定保护区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的记录。记录应提名人员负责符合这些要求。对法律约束存在疑义的,以环保法为准。
o 确保管理层了解这些要求,决定继续开展勘探、开发、运营和关闭活动的决定考虑这些要求。
- COP 36.3: 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采矿行业的会员应识别受其运营影响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以及:
a) 使用缓解机制,避免、最大限度地降低、修复或补偿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b) 实施行动计划,获取至少与不利影响水平相称的显著生物多样性收益,在理想的情况下产生净积极影响;
c) 在重要栖息地所在地区,确保没有对认定栖息地的标准或支持这些标准的生态过程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需要考虑的要点:
o 可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IBAT)用作识别相关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位置的第一步。
o 影响评价应提供更加详细的研究,以识别、评估对相关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和重要栖息地的风险与影响。在生物多样性信息有限的地区,这可能需要开展广泛的现场调查。
o 确保政策、计划和程序在应对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的风险和影响时,应用缓解机制。
o 减缓影响的行动计划记录在案,应产生生物多样性收益,通过现场项目,或者万不得已时通过生物多样性补偿措施,改善栖息地并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收益至少必须与影响水平相称,监测标准将有助于确定是否达到这些目标。一些公司已制定策略,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合理促进运营地区的保护,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净积极影响。生物多样性收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示:
- 为受采矿活动影响的物种改善现有栖息地,或创建新的栖息地;
- 减少对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威胁;
- 通过确保未来对物种或其栖息地的保护性利用,防止其消失。
o 应特别注意充分评估对重要栖息地所在地区构成的风险,设计措施保护这些地区。政策、项目和操作程序必须确保,不对认定重要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产生可测量的不利影响。按本规定要求识别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之前,采矿活动已经开始的,应制定专门保护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
- COP 36.4: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采矿行业的会员应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运营不会导致 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显著减少,不会对支持面临灭绝威胁 的物种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考虑的要点:
o 可以访问由诸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保护团体维护的数据库,获取有关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的信息。
o 应通过影响评价识别存在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和这些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o 政策、项目和程序必须确保,运营活动不会导致物种数量显著下降,也不会对这些物种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
- COP 36.5:国家政府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底采矿活动:采矿行业的会员在深海地区开展勘探 或采矿活动时,应确保对活动的潜在影响拥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可实施控制措施,减缓不利影响。
需要考虑的要点:
o 应通过影响评价识别、记录这些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应由有称职的人员识别上述价值。
o 应评估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严重性,在决定开展海底采矿活动之前,将评估结果沟通给管理层。管理层的决定应记录在案。
o 应根据缓解机制,选择、设计、实施旨在减缓残余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控制措施。
o 潜在受影响的海底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涉及科学不确定性的情形,以及存在造成严重不可逆转损害威胁的,应遵守预防原则。
检查:
- 您是否拥有政策,禁止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内勘探或开发?
- 您已经确认现有或规划的活动是否邻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罗列的世界遗产保护地了吗?如果已经确认,存在什么措施确保活动不会对世界遗产保护地直接产生负面影响?
- 您是否已经识别周围的法定保护区?
- 您是否了解适用于相关法定保护区的所有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
- 对于新的采矿活动,您的决策过程是否考虑法定保护区的存在,以及对法定保护区的影响?
- 您是否已经识别受您经营影响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
- 您的政策和程序是否应用缓解机制,补偿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 是否存在计划,产生至少与不利影响水平相称的生物多样性收益?
- 您是否已经经识别重要栖息地所在地区?您的政策和程序是否确保不会对认定栖息地的标准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 您开展的影响评价是否已经识别面临灭绝危险的物种?如果已经识别面临灭绝危险的物种,是否存在控制措施确保您的运营不会导致这些物种的显著减少?
- 对于在国家政府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底地区开展的采矿活动,您开展的影响评价是否已经识别生物多样性价值?是否存在控制措施,减缓不利影响?
E.进一步信息
以下网站提供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信息:
保护区和关键生态系统中的手工及小规模采矿项目(ASM-PACE):www.asm-pace.org
- 商业和生物多样性补偿计划bbop.forest-trends.org/
- 《澳大利亚联邦环境补偿政策》(2012)www.environment.gov.au/epbc/publications/pubs/offsets-policy.pdf
- 《生物多样性公约》www.cbd.int/
-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塞尔公约》www.ramsar.org
-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www.gbif.org/
- 高保护价值(HCV)资源网络www.hcvnetwork.org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立场声明:采矿与保护区》(2003)www.icmm.com/document/43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生物多样性补偿:矿业简报》(2005www.icmm.com/document/25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采矿与生物多样性良好实践指南》(2006)www.icmm.com/page/1182/good-practice-guidance-for-mining-and-biodiversity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整合矿山关闭计划:工具包(2008)www.icmm.com/page/9566/icmm-publishes-closure-toolkit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ICMM):《采矿与生物多样性:系列案例研究》(2010)www.icmm.com/biodiversity-case-studies
-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补偿独立报告》(2012)www.icmm.com/news/icmm-and-iucn-release-report-on-biodiversity-offsets
- 《国际金融公司(IFC)绩效标准 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012)www1.ifc.org/wps/wcm/connect/bff0a28049a790d6b835faa8c6a8312a/PS6_English_2012.pdf?MOD=AJPERES
- 《国际金融公司(IFC)指导说明 6: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012)www1.ifc.org/wps/wcm/connect/a359a380498007e9a1b7f3336b93d75f/Updated_GN6-2012.pdf?MOD=AJPERES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的识别与差距分析》 (2007)data.iucn.org/dbtw-wpd/edocs/PAG-015.pdf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应用保护区名录指引》(2008)data.iucn.org/dbtw-wpd/edocs/PAPS-016.pdf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2)www.iucnredlist.org/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力拓关系www.iucn.org/about/work/programmes/business/bbp_work/by_engagement/rio_tinto/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对话www.icmm.com/page/84049/about-us/who-we-work-with/articles/iucn-icmm-dialogue
- 加拿大矿业协会(MAC):《采矿与保护生物多样性》(2007)www.mining.ca/www/media_lib/TSM_Documents/Biodiversity_Framework_EF_0729207.pdf
- 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PDAC):e3 Plus:《责任勘探框架》www.pdac.ca/e3plus/toolkits
- 国际生态修复协会(SER)www.ser.org
-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IBAT)——针对企业www.ibatforbusiness.org/login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www.unep-wcmc.org/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2012)whc.unesco.org/en/list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
- 世界保护区数据库www.wdpa.org/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www.un.org/depts/los/convention_agreements/convention_overview_convention.htm责任珠宝业委员会标准指导 172
- 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矿区复垦研究中心www.cmlr.uq.edu.au
- 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2)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